在清朝的岁月里,新年的喜悦与福祉被皇帝赐予以书写的“福”字来体现。据说,当姜太公将神仙封神完毕后,他的妻子却出言不逊,要求也得封一个神位,但由于其性格恶劣,只得被命为“穷神”,并规定任何贴有“福”字的地方都不能靠近。
自从康熙年间,每当农历十二月初一,皇帝都会亲笔书写第一枚“福”字,并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其他“福”字则分发给内廷翰林、侍卫以及宫苑各处。此举不仅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也是对臣民恩泽的一种展示。
嘉庆皇帝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甚至御制了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其中包括对除第一枚悬挂在乾清官正殿之外,还要张贴十九幅其他“福”字的愿望。
同治皇帝则更加创意十足,不仅限于写下普通的“福”字,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加入火焰升腾的银色火珠和流云纹缠绕,以红绢制作精美雅致,又在龙纹菱形中间书写大方饱满的大气感。
每当收到御赐的人员,都会恭敬地叩谢,然后再次捧回去。这份珍贵无比的礼物并不用于日常生活,而是作为一种供奉,用以表示对皇恩浩荡的敬仰和感激。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王公大臣们,也认为得到这样的礼物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