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推翻后周统治历史空难如何解读这场人祸

赵匡胤与柴荣比较,谁的能力更强?在我看来,赵匡胤的能力显然不及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可能是历代皇帝中最为幸运、最轻松地继承政权的一个,他几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就得到了后周的统治权,而且这个过程完全没有动荡,没有战争,没有内乱,也没有生命损失,只不过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如果我们将赵匡胤和前三位相提并论,那么他确实无法与之媲美,就像是萤火虫和皎月相比,毫无价值。在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把赵匡胤放在这类人物中显得格外不合适。

周世宗柴荣建立了政权是在后汉基础上的过渡,而当时周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如北汉、后蜀、南唐等。他设定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目标,即三十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他的战略方针是先易后难,以经济和军事改革作为起点,并通过两次西征以及亲征南唐,最终实现了对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然而,在柴荣即将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他因为病逝于显德六年(959年),使得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但距离他许下的誓言仅剩五年多时间。如果他能多活五年,一定能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至于赵匡胤,他发动陈桥兵变几乎血洗未见,对后周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便宜占有的最大者之一。但他篡位之后并未像隋朝那样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而只是改称为宋朝继续执行先易后难策略,从建隆三年开始对南方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在开宝八年的末尾灭亡了所有南方小国,但这一过程耗时13余载。而且,这期间宋朝从未有过北伐辽国的尝试,因此对于契丹人也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守状态,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为什么到了宋朝,又再也无法克服契丹人的威胁?

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不是柴荣早逝,不知道历史会有怎样的发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