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东晋时期家、书法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家族“琅邪王氏”在魏晋时期享有极高的地位。
早年,王导与琅玡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关系亲密,他在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王导随之南渡,与他共同努力稳定了局势,并联络南方士族,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作为书法家的,王导以行草最为著称。他学习钟繇、卫瓘的风格,但又能自成一格,在当时享有很高声誉,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麈尾铭》等作品流传至今。
生平上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其政治智慧和策略性。在刘曜等北方军阀威胁下,他建议司马睿收集人才,以图大事,这一策略最终成功地巩固了东晋政权。他的治国理念强调清静励精图治,对于朝廷内部的纲常伦理也有所贡献,如提倡教育和学校建设,以培养礼学之士,为朝廷服务。
尽管如此,王敦之乱爆发后,他拒绝参与反对皇帝的行动,而是在明帝驾崩后辅助太子登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政府工作,对待升沉兴废持淡泊自如态度,因此被誉为“仲父”,并且被视作萧何般的人才。
最后,在咸康五年的去世前夕,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最终得到了谥号“文献”。他的葬礼规格与霍光、司马孚齐肩,是那时代中兴名臣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