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科研网朱祥坤探索元素测序的基因密码

在物质世界中,元素周期表是其组成成分的浓缩版,而元素同位素则是其“基因”,通过测定可以了解其家族来源、形成时间和过程。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朱祥坔每年都给石头中的不同元素测“基因”,以揭开地球漫长演化历史中的谜题。

朱祥坔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与同位素结缘始于1998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指出火星陨石可能存在生命迹象,从而引起了利用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展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热潮。当时,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主要集中在非金属元素上,如碳、氮、氧和硫等。2000年前后,几支拥有先进技术的小组才开始对金属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小组,这其中就有朱祥坔。

作为创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朱祥坔2002年回国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并且坚持坐“冷板凳”,用行动践行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心态。他认为基础研究是根基,是支撑很多不同方向和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

近些年来,由于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铁钛等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并研制铁铜锌等多种同位素标准物质数据质量监控标准。此外,还构筑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参照系,为矿床学研究开辟新途径,对复杂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认识,为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对于基础研究的价值,朱祥坔深刻理解,只有坚持认真搞基础研究,当国家需要时才能贡献力量。他的求实精神一直未变,他始终瞄准世界一流取得优异成绩。在他看来,“第一桶金”就是那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这两项支持让他能够独立做科研,也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其中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推翻了传统认识,即中元古代的一次氧化事件,这对地球早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进行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无论是在探索宇宙还是在地球内部,都离不开对元素“基因”的测量与解读。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教科研网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researcher 朱祥坤,以此记录并分享这一奇妙而又神秘的世界。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