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深爱战争,频繁征发百姓与邻国交战。有一次,他召见孟子,询问其治理国家的尽心尽意程度:“我在位期间,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年复一年遭受灾荒,我便将那里的一部分民众迁往收成丰厚的河东,并运送河东地区剩余粮食到河内,以免百姓饥饿。此外,当河东发生灾害时,我也会调动其他地方的粮食支援,确保老百姓不会挨餓。我还观察邻国君主对待人民的情况,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关怀自己的臣民。”然而,他注意到尽管他如此努力,但邻国的人口并未减少,而他的臣民人数也未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以比喻回答道:“大王喜欢用兵,我就以此类推吧。当两军相遇,一声炮响,鼓点连绵,每个士兵都勇猛地冲锋陷阵。一场激烈战斗后,胜利方追击猛烈,而败军则有人丢下盔甲逃跑。在这逃跑者中,有些人只跑了一百步就停下;有些人则只跑五十步就停下来。这时,那些只跑五十步停止的人却嘲笑那些被迫奔波一百步而无法前进的人为何胆小。您认为这种讽刺是否恰当?”
梁惠王回应说:“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没有奔向一百步罢了,不过也是临阵脱逃。”
孟子接着说道:“大王若能理解其中含义,那么,您就不需要再期望您的国家人口多于邻国。”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我们必须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全局,不仅要看表面,还要看到背后的真实情况。即使在灾害年份,也不能视而不见。如果梁惠王能够真正关爱人民,那么他的政策就会更加周全,从而避免造成更多人的苦难。而对于那些频繁开战、导致民生困顿的君主来说,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人民,只是在表面上做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