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世界历史时间轴上的军事理论鼻祖是谁不是克劳塞维茨吗

在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一位著名将军因患霍乱病去世,但他的名字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克劳塞维茨,他是《战争论》的作者,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军事理论。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出生在一个税务官家庭中,从小就对军事充满热情。他在12岁时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在13岁时便踏上了与法国作战的战场,不久便晋升为少尉。

1801年,克劳塞维茨被选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勤奋学习,得到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毕业后,他被推荐到奥古斯特亲王的部队担任副官。在那段时间里,反法同盟各国与拿破仑的军队交战。1806年的耶拿和奥尔施塔特两次大败后,克劳塞维茨遭到了俘虏,但他并未放弃对战争理论研究的兴趣。

释放回国后,他积极参与了普鲁士军队改革,并成为了一名教官。在这个期间,他撰写了《军事训练概论》等著作,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这段经历对于他之后成就有着重要作用。当拿破仑被打败后,克劳塞维茨重新回到 普鲁士 军队,并开始从事更深层次 的战争理论研究。

1818年,当他38岁的时候,被任命为柏林 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軍。他致力于这两个领域 的研究直至去世。在他的工作中,对于法国大革命、多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克劳泽維茲對於這些變革持反對態度,但是他也意識到了這些變化帶來 的軍事理論上的根本性轉變,並且對封建主義軍事理論進行了尖銳批判。他以德國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為指南,在資本主義軍事科學中首先分析戰爭及其相關現象之間相互聯繫與發展。此外,他還研究並撰寫了包括荷蘭獨立戰爭、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爭、路易十四戰爭、中途島戰役等多場歷史事件及其後果。

他的主要著作是《战争论》,其中提出了“战争是一种工具”,认为“作为一项艺术,它不仅仅依赖技巧,而且还依赖判断力”。列宁曾高度评价他的这一观点。但是,由于其唯心主义思想,将国家利益视为整个社会利益代表,而没有认识到国家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因此无法揭示出战争侵略性的或正义性的本质。此外,由於過分強調統帥角色,而忽視民眾在社會運動中的決定作用,因此無法完全理解精神力量真正來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