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侗,隋朝最短暂的君临者,以夷制夷:杨侗,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仪表俊美,秉性宽厚,被封为越王。大业二年(606年),随父留守东都洛阳。大业九年(613年),平定杨玄感之乱,大业十二年(616年),再次留守东都。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更名皇泰。同月,被王世充拥立为相国,不久被迫禅让政权给王世充,并被幽禁于含凉殿,最终在六月遭到毒酒谋杀,其史称恭皇帝。
人物生平
杨侗早年的经历与其家族紧密相关,他是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的儿子。在他五岁时,其父元德太子去世,他成为继承人。虽然他幼小,但他的母亲小刘良娣对他教育有方,使得他成长为一位英俊和宽厚的人物。
仕途发展
大业二年八月初九日,杨侗被封为越王,这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他在父亲任内担任高阳太守,并在父亲去世后继续留守东都。这段时间里,他面对多起叛乱和外患,其中包括李密等人的反抗,但总是能够稳住阵脚。
即位与统治
大业十四年的三月,由于宇文化及的篡逆事件中,他被拥立为新一任皇帝,以改过自新的姿态来安抚民心。他以宽仁著称,对待臣下也非常公正。但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同一年末,被迫禅让政权给了自己的大将王世充。在此之后,他便失去了所有权力,最终在五月的时候遇刺身亡。
评价与传记
关于杨侗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温文尔雅且仁慈的人物,而另一些历史记录则描述他作为一个不够坚强和决断的君主。不过,无论如何看待,都无法否认的是,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他曾经拥有过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位——中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