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之君中,宋徽宗赵佶是个颇为奇异的矛盾人物。作为一个皇帝,他昏庸、愚昧、怯懦,而且残忍。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丧权辱国,直接充当了金人搜刮中原人民财富和奴役中原人民的鹰犬!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只聪明、精细、目光敏锐,而且技艺超群,其吹弹、书画、声歌、辞赋无不精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业绩和艺术佳话。
朝廷的绘画机构,最早出现于汉代,称为“画室”。五代时后蜀设立画院。宋朝把后周、南唐、后蜀实力雄厚的画家们集中起来,设置了“翰林图画院”。
到了公元1104年,喜爱绘画的宋徽宗赵佶把绘画正式纳入国家科举考试的轨道,定期考试,按成绩录取考生,然后进行专业的学习与训练,称为“画学”。这个“畫學”,是中國第一所美術大學,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所美術大學。
畫學有完整健全的学制。据《宋史·选举志》记载:畫學分佛道(佛教)、人物(人物肖像)、山水(山川景色)、鸟兽(动物场景)、花竹(植物场景)、屋木六科(建筑物材质),学生按士流——官宦出身及杂流——平民出身分班学习。每年一次正规考试,即公试,为决定这些最早美术大学生的晋级和升迁提供依据。此外,由他创建宣和畫院,大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畫家,如王希孟等。
当然,他本人也是极其出色的绘画高手,以花鸟最为出色。他对中国传统绘法有独到见解,有一次,一群孔雀在宣和殿前的荔枝树下啄食荔枝果,就叫他心血来潮,让师徒们每人描一幅荔枝孔雀图给他评赏。他看过之后说:“你们虽作得不错,可惜都误写了,不知孔雕先举左脚,而你们却皆以右脚先起。”起初师徒们都不信,但观察再三发现确如他的所言。这显示出了他对自然界细微变化有着极高的心眼识别能力。
还有一次,他去龙德宫品鉴作品,看到了月季花图连连叫好,请万岁爷赐教。他说百花之中唯月季少有人采,因为它每月开一次,一年四季以及清晨黄昏,它们形状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使得很难准确描摹此类花朵。而这幅图恰恰描写的是春季正午盛开的情形,对比真实情况也差强人意,这样的准确性令人惊叹其观察力深刻。
然而,不主张刻板地描摹。他的笔触挺秀灵活,与众不同;造型则动感十足,将天然之态尽显其中。此外构图巧妙,便能展现无限空间与韵味,如《鹆圖》中的两只鹆奋翎相搏,或许可从它们冲天飞翔至地面的一路打斗情境联想到……或许可从一松斜出另一鹆噪鸣状鼓翼瞠目探究其急切情态跃然纸上。这就是为什么劳伦斯·西克曼将这样的技巧称作“魔术般写实主义”因为它能给人们一种力量感一般般接近于真正生活中的效果。(《中国艺术与建筑》)
除了书法,更以瘦金体独步天下,《書史會要》评价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劲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瘦金書鐵漿銀鉤挺拔秀麗側锋如蘭竹潇洒飄逸與其所繪工筆重彩相映成趣傳世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都是收藏珍品。
赵佶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还做了很多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比如崇奉道教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道藏》,对研究道教历史与经典,是宝贵资料之一。此外亲自著有《御注道德經》(Commentary on the Dao De Jing)等书,使我国 道籍研究完备化。
命题创佳话
徽宗时代"painting academy"的大规模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绘乐发展。一系列命题考查风格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留下的千古佳话。当时官方对于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每个题目都需要通过严格筛选才能被选中,其中一些甚至能够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创造出了许多永恒性的作品,如诗词里的主题转化为了视觉上的表现形式,这种方式使得这些命题变得非常特别且具有挑战性,并且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文学艺术之间交流互通程度如何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理解,从而推动了一些新的审美趋势产生并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不同的现代审美倾向。在这种环境里,当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失败,都会被广泛讨论并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标记。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尽管那时候的人们无法预测未来,但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何使用这种新技术来改善他们生活,并利用它们来实现更多梦想,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情。
以上提到的所有事件都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进行虚构描述,以便更好地呈现那个时代特殊的地方特点。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活动,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或咨询专家意见。
最后,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爱。但是,那个时代的人类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简单的手段改变整个世界,同时也正在塑造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继续探索其他未知领域,让我们一起走向未来的边缘,看看那里还有什么惊喜等待着我们。我期待着听到你的回复,因为只有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我们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