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儒学的盛世之光——朱子时,难以不提及他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宋代士庶冠礼,这一传统仪式对于男子成年礼的意义重大。北宋时期,司马光简化了《仪礼·士冠礼》,制定了一套更加合理的冠礼仪式,并将其载入《书仪》中。
据此,《朱子家礼》继承并完善了司马光的规定,将冠年的范围扩展至十五岁到二十岁,并强调了知识素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以下是根据《朱子家禮·冠禮》的描述,对童子的服饰和装扮有着详细规定:
(1)童子的服饰包括:双紒四衫、勒帛、采履。双紒指的是左右两个发髻,或称为总角,用朱红色锦绦扎系。这也是最常见于儿童头上的发式之一。此外,还有一种叫做“鹁角”的发型,即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剃去。
(2)初加则是缁布冠,与深衣、大带、纳履相配。在宋代,这些被替换为幅巾,而帽子的材质则多为纱或绉纱。
(3)再加,则是皂衫、革带和鞋。在明代,上述服饰又有所变化,其中皂衫改为襕衫,而帽子的用料则转变为了巾或者对襟衫。
(4)三加则是幞头,与公服、革带和靴相配。如果父无官位者,则可能穿襕衫并纳靴。幞头又名折上巾,有漆和纱两种材料可选,在宋明时期公服中都有使用,以展脚各长一尺二寸,为棱角分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