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深爱战争,频繁征发百姓与邻国交战。有一次,他召见孟子,询问其治理国家的方式:"我在位期间,对国家的治理,我可以说是尽心尽意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年复一年遭受自然灾害和收成不佳,我便命令将那里的部分百姓迁往收成较好的河东,并将河东地区的粮食运送至河内,以免老百姓因饥饿而死去。在某些情况下,当河东遇上歉收时,我同样调动其他地区的粮食补给,使得老百姓没有陷入无米之炊。我还观察邻国君主们治理国家的手段,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如此关心自己的民众。不过,即使如此,邻国的人口并未减少,而我的民众也并未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以打仗比喻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战争,让我用此类比来解释吧。战场上两军对峙,一阵激烈战斗后,胜利一方继续追击,而败军士兵则开始逃跑,有些人跑得快,只跑了一百步就停下来;有些人则慢慢逃离,只跑了五十步便站住。这时,那只走了一百步就停下的士兵竟然嘲笑那些只走五十步就停止逃跑的同伴为胆小鬼,您认为这样的嘲讽是否合适?”
梁惠王表示:“不对,他们只是没能赶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接着说道:“如果大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需再希望您的国家老百姓超过邻国。”
这段寓言故事说明:我们应当从事物本质和全局出发,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也不能只看局部问题。那些虽在灾荒年份关心人民生活但仍致使民生凋敝的君主,以及那些不断征发民力参与战争却忽视人民安危的大夫,都不是真正爱护人民的人。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治理国家还是处理问题,我们都必须全面考虑,将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地方,不断反思自己所做之事是否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是不是有更多更有效率、更善良人的方法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