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深爱战争,频繁征发百姓与邻国交战。有一次,他召见孟子,询问其治理国家的方式:"我在位期间,对国家的治理,我可以说是尽心尽意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年复一年遭受自然灾害和收成不佳,我便命令将那里的部分民众迁往收成较好的河东,并将河东地区的丰收粮食运往河内,以免那些地区的人们因饥饿而丧命。当河东也遇上灾荒时,我同样调运其他地方的粮食到那里,以解除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还研究过周边各国君主的做法,没有哪个君主像我这样为自己的民众着想。但尽管如此,周边各国的人口并未减少,而我的百姓人数也并未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以打仗比喻回答说:"大王喜欢用兵,让我用这场战争来比喻吧。在战场上,当两军对峙,一声炮响,鼓点连绵不断,双方短兵相接,每个人都勇敢地冲向敌阵。一番激烈战斗后,当胜利的一方追击时,那些败逃者中,有些人跑得快,只跑了一百步就停下;有些人则慢慢跑去,只跑了五十步就停止。这时候,那只走了五十步停止的人却嘲笑那些只走了一百步即退缩的人,说他们胆小无能,您认为这种嘲笑合理吗?"
梁惠王回应说:"不合适,他们只是没能达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接着说道:"如果您明白了其中道理,那么您的国家老百姓就会超过邻国,不需要再期待这一点。"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我们应当从事物本质和全局出发,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考虑到问题背后的根源。如果一个君主为了战争而牺牲人民,即使他自己感觉到了为民著想,也仍然是一位不爱护人民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