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的最后一击从征服到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小伙伴们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東軍的地位,日本撤销了關東都督府,将其改设為關東廳,並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組建了關東軍司令部,是以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揮、獨立性大大增強。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夜之间関東軍從南滿鐵路屬地衝出,一天內占領沈陽、長春、遼陽等城市。與此同時,加強兵力建設:1931年的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6個;1933-36年的平均5個;至於1937年的7個師團,在1940年代中期已經擴展到11個師團。

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此刻,由于苏联重兵压境,无疑对付这个庞大的敌方力量,对日军而言是绝境中的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放弃所有抵抗,以求生存。这就是当时的一幕——原本自视甚高、骄横无比的大帝国士气瞬间崩溃,而那些曾经被誉为精锐之师的人们,却只能成为逃跑者。

尽管如此,那些靠関東軍發家的日本高级戰犯大都也沒有逃脱正義的審判。大本營下達命令後,即使面對無法挽回敗局的情況,也不愿意就此投降,但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滅亡命運。在這場戰役中,大量士兵喪生,這場悲劇終於平息,但它卻將永遠成為歷史上的耻辱。而那段歷史,也成为了中國文學和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它們不僅記錄著過去,更是一種警示未來,不要讓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