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破碎的岛屿生态链中,文莱是一个略显“精致”的小国。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人口仅百万,国土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这个可怜的小国还被马来西亚一分为二。但在14世纪至16世纪时,古文莱却曾借助华人的帮助,统治着整个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中南部,建立起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庞大帝国。
文莱所在的加里曼丹岛很早就有土著民族聚居。由于当地雨林物产丰盛,在小国寡民的时代,这座岛屿毫不费力地养育了诸多居民,更吸引着其他岛屿的居民前来。逐渐地,加里曼丹岛北部便形成了一个由马来人为主体的酋长制国家。这座国家被中国史家称为“渤泥”,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公元502年,古文莱统治者就派遣使者前往中国,与梁朝皇帝会面。而公元616年,“渤泥”王及其王子亲赴隋朝京城拜访。这段历史显示出当时文莱与中国之间友好交流的情况。不过,对于那时期的情形来说,其周遭地区也充满了威胁。
随后,一系列外患侵扰和内部矛盾不断,使得这块土地沦为室利佛逝、麻喏巴歇等强邻的地盘附属。在13世纪末,当西亚与印度等地穆斯林商人涌入东方之后,将原本平衡状态打破,并导致马六甲苏丹王朝崛起,它不仅以武力征服并推广伊斯兰文化,也是古文莱逐渐穆斯林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就在这个转折点上,一场新的力量开始浮现。那就是来自明朝的大将黄森屏带领华人队伍登陆加里曼丹,他们利用先进技术迅速发展成为该地区的一股力量。为了对抗共同敌人苏禄,以及考虑到祖辈间友好的关系和自身处境,便产生了一种联姻结盟的心理状态,最终促成了两个民族之间合作共存的情况。
此后,由于这一联盟,加强后的文莱成功抵御了苏禄之争,并获得了明朝支持。此刻,小小的一位君主——九世苏丹穆罕默德·哈桑领导下,大有成效。他通过改革内政、发展贸易重新赢回独立,同时还夺回失去的地盘,但最终还是未能阻止殖民者的侵入,因为内部纷争让其无法集中资源应对外界威胁。
17世纪荷兰殖民者的兴起,他们为了香料资源趁机控制加里曼丹南部,而正如之前一样,再次见证了弱肉强食的一幕。而18世纪英国殖民者的崛起更是给予了一击毙命性的打击。当英国取得贸易据点权力后,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已然昭然若揭,那就是等待时机展开进一步行动。
19世纪初期,由于国家衰弱,加里的掌控力也随之减弱,而砂拉越州则发现锑矿,这样的宝贵矿产让它变得尤其重要。但即便如此,当砂拉越反叛爆发而沙达木哈姆试图平定叛乱时,却不得不向英国寻求援助。在布鲁克的大军帮助下,叛乱很快得到镇压,但作为报答,他被任命为省都,而最后却成为了掠夺首都并迫使苏丹承认他的继承权的人物之一。此外,还有一次美国人的介入,但他们失败的事实再次证明,无论如何,都难以挽救已经走向衰落的小国——曾经伟大的庞大帝国,即将迎接灭亡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