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历史资料探究初中七年级下册中的自然场景典故

我想知道“饮鸩止渴”这个成语的含义。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解释】: “鸩”是一种毒鸟,其羽毛浸酒后能致死人。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霍谞传》:“如同用附子治饥,用鸩药止渴,尚未进入胃肠,就已经中毒至咽喉。”这里强调的是不当急于求功,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近义词】: 还有“饥不择食、急功近利”,都是指为了快速得到满足或成功,而忽视长远效果和正确手段。

【反义词】: 与之相对的是“从长计议”,意味着审时度势,慎重考虑,以避免危险和损失。

让我们回溯一下历史,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宋光的人,他因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陷害入狱。他的外甥霍谞决心为他伸冤。在申辩信中,他写道:“宋光不会冒死篡改诏命,这样做就像‘饮鸩止渴’一样无异于自取灭亡。”大将军梁商看中了霍谞的才华,就向皇帝上奏,最终救出了宋光。这则故事说明,即便在极端困境下,也要坚持正道,不应采取盲目的措施以求一时安慰或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