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故事源自唐代韩愈的《马说》,讲述了世间有着千里马却难寻伯乐的寓意。
故事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做伯乐,而凡人若能精通鉴别良驹,便被誉为人间的伯乐。最早称得上这一称号的人是春秋时代的人士孙阳,他因对马之道研究深刻,被人们忘记了他的本名,只留下“伯乐”这个称呼至今。
一次,受楚王委托,伯乐前往各地寻找能够日行千里的骏马。他向楚王解释,这类千里之才不易求,因此请求时间,不要急于成事。在漫长旅途中,虽然遍访燕赵一带,但仍未发现心仪之物。一路辛苦归来时,却巧遇了一匹拉盐车、气喘吁吁、步履艰难的美壮者。伯乐通过观察和听闻判断出,这便是一匹非同常人的良驹。
当驾车者愿意出售时,尽管他认为此马平庸无奇,但依然交由伯乐,以其独到的眼光和理解力看待。随后,在楚王面前展示此驹时,由于外表不佳,即使在百官面前也遭到轻视。但恰逢千里好马过度劳累及饮食不善,其实力未尽展露。当得到了适当照料与呵护,它迅速恢复体力,一举超越百余里疆界,为楚国立下汗馬功劳。
从此以后,在军事征战中,该骏勇猛无比,为国家增添了威望。而对待如此忠诚又英勇无比的一匹宝贵之物——即所谓“千里之才”,我们是否应该更为细致观察与珍惜呢?
因此,当我们追寻那些具有远大潜力的个体或人才时,我们应像古代那位聪明如探灯一般的“伯乐”一样,用心去感知,用智慧去辨识,用耐心去等待,那些真正拥有卓越能力的人才终将显现出来,而不是因为外表或者表面的评价而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