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从1449年九月到1457年正月,总共七年。历史上的君主们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明代宗来说,这件事情却异常艰难。原因在于,他是在哥哥明英宗被瓦剌掳走后才登基的,而之前,明英宗已经有了一个公认的太子——朱见深,这个太子就是他的侄子。
因此,明代宗心里很不高兴:为何自己辛苦忙碌,却要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要更换储君并不是一件小事,最好的办法是有人出来提议这样做。但是,由谁来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就在这时,有个太监叫王诚看出了他的心思,并提醒他,只要能够操控最高决策机构,即内阁的事情就好办了。明代宗觉得这个建议颇有道理,因此出钱大加赏赐阁臣们,以期他们能提出换太子的想法。
然而,无论如何赏赐,他们都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提出易储的人选。因为在臣子的眼中,明代宗只是临时顶替的皇帝,将来还需要把皇位归还给明英宗一脉,那些违背这一原则的人都会被视作乱臣贼子。
就在这紧张的情况下,一名因罪入狱的云南都指挥使为了保命向明代宗呈上了请求易储的奏章。这一下好了,虽然原本大家都不愿意说话,但面对这种直接和强硬的手段,大多数官员最终签署了同意易储的大臣名单。
于是,就这样,从程序上说易储可以继续进行下去。随着这些变化,不仅文武百官得到了升迁,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在《 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显示,即便那些最初反对但最终未能阻止易储的大臣,也获得了加官晋爵和其他好处,因为数日后又“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直 ……俱兼支二俸”。
通过这些手段,让那些曾经犹豫或反对但最后未能阻止易储的人也能够分享荣耀和利益。这意味着即使他们起初不情愿,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新领导人的决定。而当受奖励的大臣试图辞去职务时,被拒绝的一方也没有任何退路。此外,还有一些功绩卓著的人士,也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提升。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当宣布废除朱见深作为太子的地位,并将其改封为沂王,同时册封自己的儿子为新的太子时,这场宫廷政治斗争终于结束。当天夜里,对文武百官表示感谢,又发放了一笔银两作为补偿。而在完成这些步骤之后,他感觉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完成,所以进一步奖励内阁大臣们,使得整个过程似乎变得更加顺畅且无可挑剔。
从景泰三年四月初到五月底的一系列事件中,不仅完成了易储,更让众多文武百官得以升迟发财,而除了那两个受损者——即失去权力的亲兄弟外,其余所有参与者几乎都是赢家。不过,这场宫廷政变依旧留下了一份沉痛而复杂的情感痕迹,为历史留下了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