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兴衰史:从创立到覆灭再至重建
创立
1874年,日本的侵略行为迫使清政府意识到海上自卫的重要性。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紧急措施,推动了海防论的发展。李鸿章主张暂弃关外专顾海防,随后“海防”之议胜出。
建设
1875年,沈葆祯和李鸿章被任命为南北洋大臣,以迅速建立南北洋水师为目标,并每年从海关和厘金中抽取400万两白银作为军费。最初计划先建设北洋水师,然后扩展至其他两个水师,但最终决定优先发展北洋水师。
完工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北洋水师章程》。在此之后,由于经费问题,一些更新工作未能完成,使得舰队落伍于时代。
覆没
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黄海大战导致中国损失五艘军舰,而日本未损一舰。此后,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重建
战争结束后,由于严重损失和国内顽固派的影响,一度有停办海军的倾向,但最终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坚持下重新开始了建 naval fleet 的努力。在戊戌变法时期,更是提出非添设不成强国。但经过数年的努力,最终于1899年初具规模,并由叶祖珪担任统领。
合并与结局
最后的步骤是在宣统皇帝即位期间,将全国四支舰队合并为远洋和长江两个分队,最终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大部分官兵加入起义,与晚清政权告别。在萨镇冰领导下的最后信号发出之后,“九江易帜”,标志着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东航(东方航业)公司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