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21岁时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进士。父子皆为进士,其父李淑字师孟,号五华山人,颇有文才,曾任浙江佥事、河南左参议、广西右布政使、福建布政使。
生平历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五任皇帝。进士及第后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明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晋升修撰。之后出任陕西右参议,再升提学副使,又任浙江按察使和山西按察使等职。他在京外做官,宦海浮沉近三十年。
天启初年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他70余岁时,被朝廷起用为南京太仆卿,然后改为太常卿。在董其昌的推荐下,他又被召为礼部右侍郎,并迅速晋升至南京礼部尚书。这是因为他参与了修史工作而得以重新起用晋官。
个人著作
李维桢是晚明著名文学家,与同期的唐寅、文征明等并称“四杰”。他的诗文字画弘肆博大,有才气纵横。在文坛声名隆厚,《明史》称他负重名垂四十年。他传世作品在《四库全书》中载有《大泌山房集》134卷、《史通评释》,集诗6卷,杂文128卷。
尤为可贵的是,他在为宦为文生涯中具有同时代崭新的社会道德和文学艺术观念。他尊卑观迥异于当时封建官场的旧秩序,对良商善贾并不歧视,以至门人乘机受取富贾金钱,为之手笔。而他有求必应,以至于门人乘机受取富贾金钱,代为求李手笔。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
注:云杜与南新市皆古代汉语中的地理名称,是指今日湖北省京山市地区,所以可以看出李维桢对家乡深厚的情感。此外,他还专写商人的墓志铭,如《赠李汝衡序》,表达了对商人的尊重,这也是晚明社会的一个特点,即重视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农业生产力。这也反映出晚明社会开放和包容性的一个侧面表现。此外,还可以看出他对于历史记载非常重视,对待自己的文章也有极高要求,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分析,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记载
李维桢1583年曾为《人子须知序》作序,其署名文是:
万历癸未(1583)岁孟春之吉,
赐进士出身,
亚中大夫,
河南布政司右参政,
前陕西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学校,
翰林院国史修撰云杜李维桢叙。
万历三十一年(1603)左右,
京山李维桢 为 《承天府志》
作序的最后署名文是:
赐进士出身、中大夫、
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
奉敕督理南直隶屯种仓储场、
驿传粮储江防河道,
整饬庐凤滁兵偹,
前浙江按察使陕西提学副使、
翰林院修撰国史官京山 李维 桢 撰。
万历三十五年(1608),
任 山西 按 寻 时 曾 撰 《 重 修 光 天 阁 记 》 ,
其 署 名 文 是赐进仕 出 身嘉 议 大 夫、
浙 江 按 寻 陕 西 提 学 副 使翰 林 园 国 史 修 缩 官 南 新 市 李 维 桢 撰 文。
云 杜 与 南 新 市 皆 古 代 汉 语 中 的 地 理 名 称 , 是 指 今 日 湖 北 省 京 山 市 地 区 所 以 可 以 看 出 李 维 桢 对 家 乡 深 厚 的 情 感 此 外 他 还 专 写 商 人 立 董 谓 诗 集 六 卷 献 呈 王 帝 之 道 也 表 明 了 对 商 人 的 尊 重 这 也 反 映 出 晚 明 社 会 开 放 和 包 容 性 的 一 个 边 角 表 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