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内部矛盾加剧
宋朝晚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力衰弱。北方边疆长期受到金国的威胁,而南宋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却是软弱无力。这一时期,中央集权开始松弛,大量土地被封给官员和贵族,他们拥有大量私人军事力量,这些地方势力的割据导致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严重破坏。同时,科举制度虽然能够选拔出一些优秀人才,但也产生了不少贪腐官僚,他们对抗争无能为力。
金国再次南下
金国始终觊觎中原,并寻找机会发动进攻。在此背景下,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旱灾、洪水等进一步削弱了宋朝的经济基础,加速了其走向灭亡之路。此外,金军利用各种手段,如经略使者、商人等身份,在江浙地区进行秘密活动,以便伺机而动。1234年(绍定七年),金大王完颜守绣率领大军深入江南,将淮河以南的一切土地悉数占领。
蒙古铁骑到来
1211年(乾祐元年),蒙古帝国首次侵犯中国北部边境。当时正值金世宗完颜雍去世不久,他儿子完颜承茂继位,但政局混乱未能有效应对蒙古威胁。不久之后,即1214年(绍兴四年),忽必烈率领蒙古骑兵再次挥师进入中国,与金国形成合围之势。他们先后攻陷太原、开封等重要城市,最终在1227年的宁夏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西夏王室。
南宋孤立无援
南宋由于自身政治和经济上的虚弱,以及遭受多年的战争摧残,不仅无法抵御来自北方的连续打击,更难以获得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大规模支持。一方面,它与辽东地区相隔遥远,不易得到当地民众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地主阶级来说,对抗异族并非简单的事业,因此许多士绅选择投靠敌对势力。
外交失败与内政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政府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稳固自己。但是,无论是向日本请求支援还是向海上贸易伙伴求助,都未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且,当时社会各界对于改善国内形势提出的方案,如实行更严格的税收政策,或强化农村防御设施,都因为缺乏坚定的决心和足够的手段而无法实施。
最后的挣扎与覆灭
到1241年的端平二年左右,明州失陷后,被迫迁都临安,这标志着整个中华文明中心地转移至今已成为浙江省的一个县市——杭州。此后几十载里,尽管曾有过几番反扑,但由于资源枯竭、人口锐减以及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1279年的汴京之战爆发。在这场战斗中,大元统治下的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亲自指挥,其部队成功俘虏并杀死最后一位皇帝赵孟頲,从而完成了对全体汉族及其文化遗产全面征服,为“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变革”画上了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