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有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就坐落在这里。它就像一只巨眼,静静凝望着天空,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这只“观天巨目”,已经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对脉冲星的观测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
南仁东是这场伟业中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建设这样一个“大国重器”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在1994年初春,当北京春暖花开时,南仁东拿出了一份包含着国际国内丰富内容的《大射电望远镜(LT)国际合作计划建议书》,交给中科院,很快获得了支持。他曾说:“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南仁东坚信,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科技与发展之间隔阂太深。
经过12年的艰辛筹备和挑战,最终选择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作为“FAST”工程建设地点。在那里,一支由全国20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组成团队,在雨衣、解放鞋、柴刀、拐杖装备下,一头扎进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们跋山涉水,最终成功选定了这个位置。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当年的风雨与汗水,都化作了历史上的一笔勾勒,而南仁东笑着,也哭着,因为他的梦想终于实现。而赵保庆,这位39岁的人才,从2008年起即参与到“中国天眼”工程建设中,现在担任观测基地办主任,每年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大窝凼与“FAST”相伴。他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主考官南仁东,那是一次意外却又命运攸关的情景。
随后,他加入技术攻关团队,对材料进行低温测试、高温测试,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坚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固,就像钢铁一样经过千锤百炼而不易变形。因为他知道,即使再苦再累,只要能有幸参与这样的事业,再难也值得尝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