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族中,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有重名。王褒的妻子是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
根据《周书》的记载,王褒“识量渊通,志怀沉静”,他不仅外表英俊,而且善于谈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他尤其擅长写作。这段时间里,他担任过吏部尚书和左仆射职务。在西魏入侵江陵的时候,《周书》记载说尽管他被委以总戎职责,但他仍然保持着忠诚和勤勉的态度,即使在困难时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
当江陵陷落后,他被带到西魏,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和仪同三司等高级官位。当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他被封为石泉县子的爵位,并且得到明帝宇文毓笃的大力支持,与庾信并称才华横溢二人得宠。随后又加上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
在武帝宇文邕执政期间,他先后担任太子少保、小司空以及宜州刺史等职务。在建德年间去世时,他已是六十四岁了,其子王鼒继承了他的遗产。
在梁朝期间,王褒创作了一些著名诗歌,如《燕歌行》,这些作品描绘了征战艰辛、塞北苦寒的情景,它们非常受欢迎,并且广泛地被模仿。到了北方之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风格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包括对边塞生活和征战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他留下了四十多首诗歌,其中许多是在到达北方后的作品,它们表达了流浪者的情感、对故乡思念以及边疆风光,有着雄健而充满气势的手法,如五言诗《渡河北》、《关山月》等。
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力的作家,王褒与庾信一起进入北朝,对当时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不仅推动了一系列文学创新的发展,还为后来的文学界奠定基础。不过,由于时代变迁,一部分原有的集册已经失传,只有明代人们辑录出的《王司空集》保存了一些他的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