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失意的名人不乏其人,李白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失意生活的深刻描绘,如《行路难》、《将进酒》等,这些作品似乎在诉说着他一生中的不断挫折。因此,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这一生是否值得世人同情?初看之下,确实有理由认为他的遭遇令人可怜,但若细究他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声称要同情他的人其实是过于自大。
这便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高官曾邀请一位平民来喝酒,待那平民准备好笔墨时,便为他准备了一辆劳斯莱斯,并安排五星级酒店供他享用。但即便如此,那个人依旧感到无聊和空虚,因为他们觉得日复一日的生活缺乏意义。他们质问:“为什么我的才能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为什么没有人欣赏我?”然后,他们拒绝继续工作,说自己是一位“酒中仙”,不愿就此低头。这个人正是李白。他虽然拥有皇帝宠信、同僚赞誉、少年少女崇拜以及惊人的才华与财富,但除了这些,他什么都没有。
再看看我们普通百姓吧!能匹敌李白才华十分之一的人,在大街上走也不会有人注意。而那些被领导辞退的人,只能接受赐金放还。你敢因为喝多了而迟到,还敢跟领导说吗?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已然算是在天赐福祉之中。如果要同情李白,那么他的低谷可能就是我们终身未达到的巅峰。如《将进酒》所言,他游览黄河东海,用金杯饮酒,以千八百万买东西简直不足挂齿,即使有名人们陪伴,一醉方休,又何况海参鲍鱼呢?
该有多么自大的心态,才能轻易地去同情这样一个人?对于他,我们应该更多的是敬仰,而不是悲伤。在面对这样的存在时,我们反而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