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佑八年,仁宗驾崩后,他的遗命让赵曙登基。然而,赵曙在听到诏书后感到惊恐和不安,因为他担心消息可能是假的,而且作为藩王,他害怕成为皇位更替斗争中的牺牲品。因此,他装病并坚决拒绝出宫。即使皇后命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人去传达谕旨,赵曙也死活不肯起床,用病态推辞。
到了宣和七年,当金军南下时,宋朝的军队已经腐败无力抵抗,因此不断溃散或降服河北地区失去了大量土地。面对这种局势,徽宗感到非常恐惧。他试图推卸责任,将退位给太子,让他承担一切,这样自己就可以逃脱责任。在同年的十二月,徽宗下诏让太子继位,并称自己为“道君皇帝”,表明他的禅让意愿;同时,他准备好车驾,以备不时之需。
当赵桓继位后,他立朱氏为皇后,并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太后的尊号为“道君太上皇后”,改元靖康,以示平静与繁荣。但这段稳定很快就结束了,只两年时间,就被金军攻陷汴京,最终父子俩都被俘虏至异域,被困苦寒中死亡。
宁宗赵扩是宋朝第十三任皇帝,也是光宗次子,在乾道四年十月出生于恭王府。在绍熙元年被封为嘉王。当父亲光宗继位时,由于长子的早逝,所以选择了恭王赵扩作为继承人。但随着时间过去,对待母亲李凤娘越来越骄横跋扈,她经常以挟制控制丈夫自居。这导致新天下的希望遭到破坏,而宁宗却因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内疚感。
由于吴氏懿旨劝进,但为了避免像父亲那样背叛孝道而受世人的唾弃,宁宗极力推辞说:“我害怕会背叛孝道。”但最终在七月五日,被迫接受重华宫即位,不得不同意便强行带入宫中。在百官再拜的情况下,即使如此,那些悲痛流泪依旧无法掩盖内心的哀戚与不安。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那个宝座变得烫手,每个人都不愿意接过它。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情形,如果是在一个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时候,那么这个位置本应该乐于一展宏图。但现在,它变成了一个烂摊子,没有人愿意接手,这难道不是自找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