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旉出生于宋朝最艰难的时刻,他的父亲高宗赵构,是那个著名的“逃跑皇帝”。尽管赵旉在三岁前就被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并且是实际上的储君,但他的存在几乎被历史遗忘。从一开始,赵旉就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不仅是高宗独生子,而且还因为父母对他无比的宠爱和保护而显得格外珍贵。
当金兵南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带着恐惧和忧虑,一路逃到杭州。在那里,他遭遇了一场宫廷政变,被迫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赵旉。这一决定不是由高宗本人所愿,而是由于苗傅和刘正彦等人的逼迫,他们想要推翻高宗,拥立新君。
然而,这段短暂的历史插曲并没有被后世史书所记载。隆佑太后为了稳定局势,试图恢复高宗至尊之位。她与宰相朱胜非秘密协商,让张浚、吕颐浩等大将迅速返回京城,以此来帮助重回权力核心的人物——即她的丈夫、高祖帝。但在这期间,由于缺乏足够支持力量,苗傅和刘正彦最终因罪行而伏法。
同年五月,当金兵撤退时,高祖帝带着幼子离开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市)。不过,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加上疾病缠身,不幸的是,这个小生命很快就因疟疾夭折。当时宫女的一次失误导致地面炉火爆裂声响,使得这个尚未完成童年的孩子惊死。这种悲剧性的事件让整个家庭陷入深深的哀痛中,即使处决了相关责任者,也无法抹去他们的心碎。
随后的历史发展中,由于这一切都发生得太过突然且匆忙,没有进行正式加冕仪式,因此赵旉并未得到广泛承认。不过,在元末红巾军起义期间,有人冒充宋朝皇室,并尊崇他为真实继承者,将其庙号称作简宗。这是一个关于孤儿王储命运短暂交错的小故事,它虽然没有留下久远影响,却反映了那个时代内乱纷飞与政治斗争残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