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但德国军方早在1905年就已经开始策划一项名为“史里芬计划”的战争蓝图。这份计划由当时的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制定,因此得名。它预见了主要对手将是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英国,因此将战略重点放在西欧,并设想采用闪电战术迅速击败法国,然后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
这个计划被重视并且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成为了德国发动全球冲突的基础。在1914年8月4日,德军按照“史里芬计划”从比利时边境深入法兰克福地区,意图迅速打败法国。但他们遭到了比利时王国1B4军队坚决抵抗,这支由勒其将军领导的部队守卫着列日要塞——一个地势险要、装备精良的地方。
尽管面临强大的炮火和空袭攻击,比利时士兵依然顽强战斗。第二天,德军尝试用飞机轰炸炮台,但这些行动都未能奏效。随后,他们尝试使用步兵穿插到炮台之间,但也被有效地击退。最终,在8月16日,一门巨型攻城榴弹炮摧毁了最后一座防御工事,比利时指挥官勒芒将军被迫投降。
成功占领列日后,德军继续按照“史里芬计划”进行进攻,将兵力分五路向法国首都巴黎推进。当消息传达给霞飞将军,他决定发起反击,以收回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他相信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打破敌人的防线并取得胜利。但实际上,这正是毛奇所设计的一个圈套,用以拉开距离并允许其他部队从东线接近法兰克福,从而包围巴黎。
然而,由于毛奇抽调部分力量前往东线对付俄罗斯,使得整个战略发生了变化。此举削弱了右翼进攻力量,使得法兰克福之战变成了两侧夹击的情况,对双方造成重大损失。在马恩河大会战中,双方共计投入150万人,在200公里长的前线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导致双方阵亡者众多,而“史里芬计划”彻底破产。这场失败使毛奇不得不辞职,其完美无缺的战争蓝图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