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玉,且安静地做自己,并且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晴朗中去认识玉吧!(作者:张晓风,中国著名散文家)
只是美丽起来的石头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地喜欢了玉。宝石是西方的产物,一块钻石,割成几千几百个“切面”,光线就从那里面激射而出,势凌厉,美得几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来。我知道自己无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过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喜欢它”。让它在英女王的皇冠上闪烁,让它在展览会上伴以投射灯和响尾蛇(防盗用)展出,我不喜欢,总可以吧! 玉不同,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是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
克拉之外
钻石像谋职,把学历经历乃至成绩单上的分数一一开列出来,以便叙位核薪。玉则像爱情,一女子能赢得多少爱情完全视对方为她着迷程度,其间并没有太多法则可循。以撒辛格(诺贝尔奖得主)说:“文学像女人,她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喜爱或被讨厌。”其实,有客观标准,它们硬度昌莹、柔润、缜密和刻工都可以讨论,但论到最后关头,只剩下“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你买的是不是克拉计价,而是在珍重的心情。
不须镶嵌
钻石不能佩戴,只要经过镶嵌,不免显得“多此一举”。但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笄。这就是不同于金属性冷冷硬硬镶嵌好的原因。你看这块手中的东西,就像是泥土里的一粒种子,有待时间雨水来滋养生长。
生死以之
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全世界跟他一起活——但一个人死的时候,谁来陪他一起死呢? 中古世纪有出质朴简直的话剧叫《人人》(EveryMan),死神找到那位名叫人人的人,从告诉他死期已至,没有宽贷,却准他结伴同行。人人找“美貌”,“美貌”也不肯跟他去;人人找“知识”,“知识”也无意到墓穴里去相陪;人人找亲情,“亲情也顾不得……”
玉肆
我在一个商店看到了一块仿佛是一张枯涩凝止悲容样的东西,我驻足良久问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玉?多少钱?”老板神色间有一种抑制过的情绪。“你懂吗?”我回答说不知道。他微笑着对我说:“我的这种好东西只卖给懂的人。”
瑕疵付款时,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 “因为它有斑点。”本来不要提,但被逼只能这样回答,他接着说:“哎呀,那么明显的事情还能藏住吗,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那价格就不得了啦!”
然而,在这些年里,如果今天再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仍旧会回答不知道,因为懂太难,即使能够理解,也许就失去了纯粹的情感。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给我解释,或许心念之间就会产生购买欲望。但现在,它仅仅是我未圆满完成的事物、一段未开始当然也不会结束的情感。在竞选中互相攻击的人们其实彼此并不真正了解,这正如那些声称拥护某些事物的人,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体验过那些事物一样。而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它们的人来说,对于他们所钟爱的事物,无需过多解释或证明,每一次触碰,都似乎充满了欢愉,就像婴儿对清风拂面的感觉一样,没有必要先研究气流方向。
因此,我们何必纠结于是否有瑕疵?或者是否完美?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以及我们的选择背后隐藏着什么感情。当我们站在市场上,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心灵需要哪一种表达,而不是仅仅追求外表上的完美。而对于那些承载着深层意义的小小瑕疵,比如这个玛瑙项链上的斑点,它们反映出了生活中的真实与自然,让每一个拥有它们的人都变得更加独特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