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这是一部古代汉医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宝贵文献,由唐朝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所著。孟诜是汝州(今河南汝州)的杰出人物,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基础上增订而成,收录了可供食用又能治疗疾病的珍贵药材。本书在《旧唐书·艺文志》中有记载,而近人范行准则认为原书其实就是孟诜的《补养方》,后来张鼎对其进行了增补,才得名为《食疗本草》。
此书不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而且它集结了古代众多高效的食疗方法,与现代营养学相吻合,为中国及全球医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因其卓越贡献,被誉为世界级别的食品治疗之父。
然而,这部珍贵文献在当时就已经散失殆尽,只剩下残卷和零散文段被收入其他医学典籍,如《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在1907年的一次偶然发现中,从敦煌遗址出土了一些残卷,其中记录了26种药物,全书共计3卷,原有的条目达138条。而据后世资料显示,张鼎在开元时期曾经对此进行过补充,并增加了89种新材料,使总条目达到227条,每一项都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
除了收集大量有效药物和配方外,《食疗本草》还提供了一系列关于某些药物禁忌以及动物脏器、藻菌类食品等方面的医疗应用指南。这使得该书成为研究古代饮食文化与现代营养科学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该书记载还有产妇、小儿等群体饮食能否适宜,以及各种特定菜肴或调料是否应避免使用,以确保人们能够安全健康地享用美味佳肴。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且也是全球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针对食品治疗的大型文学作品,《食療本草》的价值远超其面值。它不仅对于研究历史上的饮品文化至关重要,对于了解过去人们如何处理与现代营养知识相关的问题,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意义。在探索那些曾经被忽视但仍然有价值信息时,这份宝贵文献无疑会带给我们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