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老人和孩子们面黄肌瘦,没有笑容,女人们顶着烈日辛劳,精疲力竭。而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去北海道渔场打鱼,但鱼也越来越少,一无所获。米价却不断上涨,本应每升米只卖一角二分,却到了三角八分,有些家庭已断炊。
日本虽为大米产地,却因工业化迅速而农业跟不上,大城市扩张、非农业人口增加导致大米供应紧张。政府征调大量大米供军事用途,加之商贩囤积居奇,使得民众怨声载道。
8月3日,西水桥村的渔妇们发起了抗议,他们要求降价出售大米,但遭到拒绝,最终爆发了抢米事件。在东水桥村,也有800多名妇女参与,当地一个囤积的大量大米被她们抢走。此风潮很快传遍全国,不仅影响了富山县,还波及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等城市。
"米骚动"最终波及全国四分之三地区,参加的人数达1000万以上。这次运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粮价并惩治奸商,最终人民斗争取得部分胜利。但这场冲突也震惊了当局,让他们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