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千金买骨的故事: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这则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他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要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出了一个建议。他告诉燕昭王讲述了一则关于“千金买骨”的故事。他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高价购买一匹万里的骏马。但经过三年,没有任何结果。这时,一位平凡之士自告奋勇请求购买这匹万里的骏马,而实际上,这名士在三月后打听到某地有一匹良好的骏马,但是到了那家却发现该骏已死。这名士便以五百两黄金购得该骎之尸骨,并将其献于那位愤怒不已的大夫。大夫对此感到惊讶和愤怒,但这个平凡之士解释道:“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夫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那匹万里的骑手,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万里的骑手。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那个大夫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我相信如果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根据郭隗的话语和建议,那个时代的一些名师也纷纷前来拜见他们,他们都是因为听闻这一点才来的,即使是在外面遭受压迫和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选择留下来,在这里继续他们的事业,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能够获得尊敬与支持,他们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随后的岁月中,这种策略一直被使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任侠”政策,它鼓励人们无论身世如何,只要能帮助国家,便可受到厚待。
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其中包括一些非常有才华但处境艰苦的人们,如乐毅、韩非等等。而这些人的智慧与勇气最终帮助了燕国走向繁荣昌盛,并且恢复了失去的地盘。在历史长河中,“售死材为活”的智慧成为了招揽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