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老人和孩子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而女性们则顶着烈日辛劳,挎着菜篮子去野外寻找食物。男人们为了养家而前往北海道渔场,但鱼类数量减少,他们一天的辛勤工作往往只换来不足以支付伙食费的钱。米价却不断上涨,一升米从去年的1角2分涨至今年的3角8分,许多家庭断炊。
日本原本是大米丰产国,但随着工业社会化进程加速,小农生产方式落后于工业发展。城市扩张与非农业人口增加导致大米供应紧张,而政府并未调整农业生产,只是将大量大米供给军队用于武装干涉和侵略,同时商人和地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人们对高昂的米价愤怒不已,直到西水桥村的渔妇们发起抗议。当地古钟敲响,300多名渔妇聚集于米店要求降价出售。大门被撞击、警方介入,最终通过枪声平息了这次冲突。但东水桥村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当600多名妇女抢走了1000多袋大 米。
“富山县之风潮”迅速蔓延全国,不仅影响城市,也波及广阔农村地区。在大阪、神户等地,大规模抗议活动爆发,有商家遭受破坏甚至焚毁。“寺内内阁”因此倒台,其继任者原敬内阁不得不采取措施降低粮价惩治奸商。这场“米骚动”震惊国家,让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并为民众斗争赢得了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