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人们面黄肌瘦,无声无息,只剩下偶尔的老人和孩子的影子。妇女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但野菜越来越稀缺,米价却如同滚滚洪水般猛涨,一升米从一年前的1角2分上涨至当年的3角8分。
这场奇妙变故背后,是日本正在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变,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跟上城市化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求增加。而政府不但未能采取措施调整农业生产,还频繁征调大米供军事行动,这些都加剧了粮食紧张。
终于,在西水桥村的一口古钟“当当”地敲响,渔妇们发起了抗议。他们要求降价出售大米,却遭到了商贩的拒绝和武力驱散。在东水桥村,情况更为激烈,当地500多名妇女抢夺了1000多袋囤积的大米,以此作为对西水桥事件的回应。
随着时间推移,“抢米风潮”席卷全国各地,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地发生了暴动与破坏事件。当局试图以强硬手段镇压,但民众的情绪已难以控制。一时间,“寺内内阁”倒台,而新上台的原敬内阁不得不出台措施降低米价,并惩治奸商。这场“米骚动”最终让人民的声音被听到,使得政府意识到人民力量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