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新国家的诞生之际,欧洲中心主义仍然占据了文化与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启蒙运动期间,法国博物学家乔治·路易斯·勒克莱尔·德·布丰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提出了关于美洲动物与印第安人的退化理论,这一理论很快被荷兰哲学家科内利乌斯·德波以及法国学者纪尧姆-托马·雷纳尔接受并发展为一种极端的观点,对新世界进行全面否定。
这一时期,一些欧洲精英,如布丰、德波和雷纳尔,在科学研究名义下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即“美洲退化论”。他们认为,生活在美洲的动物和人都处于退化状态,与欧洲文明相比,是野蛮而未开化的存在。这一观点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大洋彼岸新世界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状况上的看法上,也体现在他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狭隘理解上。
然而,这样的理论并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大西洋彼岸正在发生着影响全球的人类文明进程。一场新的共和国诞生,它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由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宣布脱离母国独立,并最终赢得独立战争胜利所成就的事实。此时,尽管许多欧洲人不屑于这种新国家,但绝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个新国家充满自信,他们相信这个新国家将成为树立榜样的共和国,为全世界带来希望。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美国开国先辈感到愤怒,因为这种“荒唐”理论是对承担着特殊使命的大西洋彼岸居民的一种蔑视或侮辱。因此,他们决定反击,以揭示这些不实之词,并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场争论中,有一些历史学家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美国精英如何通过具体例证来反驳这些错误观点,但很少有人从长远角度去理解这场争论对于美国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虽然国内学术界尚未有专门研究此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美洲退化论”的反驳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场争斗不仅加强了移民组成的这个新国家内部凝聚力,还改变了很多人脑海中的关于大西洋彼岸地区形象,使它们开始重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