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巩简介历史名人双重匙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以明习律令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曾巩一生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同乡如曾肇、曾布等并称“南丰七曾”。文学成就突出,其文风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人物生平: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他在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用。在他离任后,当地人在大明湖畔建了座“南丰祠”来纪念他。在知襄州时,他发现前任遗留下来的一宗案件,将冤情严重的原罪释放了一百多人。在知洪州时,他迅速采取措施使各县镇备好药物,对患病不能自理的百姓由官府收养提供官宿和医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晚年的生活:元丰三年改沧州知事途经京城开封时,被神宗召见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大有赞赏留为三班院勾判。一生的主要成就是文学创作方面尤显著积极参与欧阳修诗新运动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

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以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著称。其文风源六经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王安石苏轼朱熹都推崇过他诗文选译成英文国外发行。他还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在抚州市侧建兴鲁书院亲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洲学风建立了许多文化遗产,如子固公园读书岩思贤堂等作为永恒的历史见证和教育资源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