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微”字如雨的时代,阿P也想加入这一行列。他知道自己平凡,但总觉得能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定拍摄一部微电影,这需要的是创意,而不仅仅是技巧。
阿P死命地追求妻子小兰买了一部DV。DV一到手,他就用饭时拍、走路时拍,甚至睡觉时还抱着不放,小兰都气得直揪他的耳朵。但阿P却一边伸着脖子,一边唱着:“我们唱着东方红,迈步进入‘微’时代……”
然而,不久后,小兰发现阿P对DV没有了兴趣,就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他问道:“咋了,是不是病了?”原来街坊四邻看着他成天抱着个DV,都嚷嚷着要看他拍的片子。爱出风头的阿P趁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不料,大伙一看都摇头,有人更是撇嘴说:“无主角,无情节,无对白,全是一‘三无’产品!”把阿P打击得直想钻洞。
小兰听后皱起眉头,说:“你去报个班,等你学成归来,看谁还说风凉话!”说干就干,阿P顿时上网查询,在一个叫“志咏”的论坛上找到了免费培训班。这里藏龙卧虎,呈现过不少获奖作品,在社会上也有不小影响力。Arp边注册边自言自语:“此刻我Arp也是有组织的人了,看谁还敢取笑我!”
在“志咏”班学了几天后,Arp大长学问,一天比一天更盼望“实战”。终于等到了周末,一大早Arp就背着个DV出门,他直奔市中心而去,那儿堕胎量大,素材自然也多。
果然,不久后Arp刚到市中心,就见一大群人围在前面。他立即挤进去,只见人群中另有一圈人,他们都穿戴束服正围着一个小贩。
这时候,从未想到会有人认出他,也没想到会有人误解他,但就是这样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志咏”班被提及,但是更多的是关于执行任务和调解矛盾的问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怒目围观”的执法方式引发了一场风波,这场风波让原本平静的小城变得紧张起来。而就在这紧张之际,“志咏”班的一位成员——Arp,以其独特的手法,为那个僵持已久的小贩和执法队员带来了难忘的一幕,并最终帮助他们达成了共识。
尽管一切似乎结束,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那条错误信息依旧存在于网络之中。它可能已经被阅读数百次,被点赞数十次,而且每当有人搜索相关关键词,它都会跳出来,让所有看到的人都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故。而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日常中的误解罢了。但对于一些领导来说,那则帖子可能是一个警示,让他们更加谨慎地处理网络上的信息,更为细致地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轻信传闻。此刻,即便是在这个微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布者,每个行动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每一次分享,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最终改变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