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探访曾受贿300万卢布的古籍典故寻觅源于史记苏秦列传的成语意味深长

李鸿章踏足俄罗斯古都莫斯科,于1896年5月18日参加沙皇加冕盛典。据美国记者报道,在各国来宾中,李鸿章受到了最为热烈的欢迎,其排场仅次于沙皇夫妇入城仪式。然而,这不仅仅是对“大家”(财政大臣维特语)的景仰,也不只是展现“对中国人民深情厚谊”,而是有着更为现实的利益考量——借地修路。在西伯利亚铁路建设中,“借”中国土地,修至海参崴,可控制关键区域,并可派兵驻守。这背后,是一份精美的包装打动了中国人的心:中俄结盟,对抗日本。

这绝非偶然,一笔巨大的买卖,所以俄方坚持要李鸿章出访,而清廷也愿意玉成好事。甲午战败后,与法、德联合强压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举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尊重和感激,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清廷外交战略的大调整。著名历史学家李宗侗认为,三国干涉还辽后,中国的外交由“一体拒外”转变为“有联有拒”,而“联”的对象首先是俄国。

除了此,还有欧美各国纷纷向李鸿章发出邀请。维特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很担心如果让李鸿章先访问西欧再到,则可能会受到诡计影响,因此沙皇专门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前往苏伊士运河北口迎候 李鸿章。在向总理衙门报告行程电报中,他也说已经与约定,“免由法德行,至多周折”。

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史记·苏秦列传》中的成语意味深长。而当代,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的是,即使是在国际关系如此复杂的时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许才是我们走过那片红地毯,最终找到真正友谊之所在的地方。但世事难料,如同那位曾经被视作英雄却最终遭遇背叛的人物一样,他们或许只想留下一段流芳百世的佳话,却未料到历史将他们塑造成了一幕幕令人沉思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又怎样才能让我们从过去吸取教训,为未来做好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