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与乾隆皇帝的关系,自古以来便是众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对此话题如此关注,其实缘于和珅在历史上占据了极为显赫的地位,他被视作史上最大的贪官。这一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不仅因为其庞大的财政损失,更因为它揭示了乾隆时期朝廷内部权力运作的复杂性。
据记载,和珅的贪污行为估计总额达11亿两白银,这对于当时清朝每年国库收入7千万两白银而言,是相当于15年的国库收入。那么,乾隆皇帝是否了解这一情况?他当然知道,但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惩处和珅?
这是一个谜团,让后世研究者纷纷猜测。有人认为,乾隆之所以容忍和珅,是因为后者的能力卓越。在外交方面,和珅能处理多种语言,使他成为翻译官,与外国使节打交道;在内务府管理中,他能够有效地提高收支平衡,为朝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还有人推断,他们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根据一些书籍记载,当年太子时期的乾隆曾经有一次与妃子马佳发生误会,并因此受伤,而马佳随后被赐死。当二十年后有个名叫和珅的人出现,其模样与马佳惊人的相似,以及颈上的朱砂痣,就让乾隆认定这就是马佳投胎转世,从而宠爱有加。
另一种说法来自西方人士乔治·斯当东在《英使谒见纪实》中提到:“他的面貌非凡……是皇帝唯一信任的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具体关系,但暗示了某种特别的情感联结。而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则直接提及他们可能存在同性恋关系。
这些不同的解释都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何以乾隆不杀手中的巨贪臣下——和珅——的一个答案。但无论哪种说法,它们似乎都试图为这个时代的一位君主辩护,即使是在糊涂或错误的情况下。他所做出的选择也许可以理解,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一切皆属于君主所有,那些“赏”给臣下的钱财,也不过是一笔由君主授权的手动资金流向罢了。嘉庆查抄并惩罚和珅,只是将那些赏金重新归还给国家,没有超出正常秩序范围之外的事情来讲述历史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