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历史人物,懿宗李漼,生于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卒于咸通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其父宣宗李忱即位后,将长子夔王李滋立为太子,而次子郓王李温(后改名李漼)也被封为郓王。直到宣宗病逝,大中十三年八月,即位的第二天,他被矫诏立为皇太子,并在同年的十一月改元咸通。
懿宗在位期间,因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趣远远超过国家政事。他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其奇珍异宝花样繁多。在宫中,他有500人之众的乐工随侍左右,只要他高兴,就会对这些人加赏赐,不时带着他们外出游幸。
由于他的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这成了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他的“游宴无节”引起了谏官刘蜕的劝谏,但他根本听不进去。
懿宗任用了21位宰相,但大多数宰相不是碌碌无为者,就是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如杜悰、路岩等,他们贪污腐化严重,使得唐朝统治危机愈发深刻。战争不断,经济衰退,加上黄巢起义后的打击,使得唐朝统治名存实亡。而最后,由弟昭宗继位,却最终导致朱全忠篡夺政权,从而结束了唐朝290年的历史。
此外,在史书记载中,有关懿宗的人物评价较多,如《资治通鉴》称:“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司马光则说:“以昏庸相继。”韦庄诗中的“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正是对这一时代风气最好的描绘。而对于懿宗晚年的尊号,也反映出他极端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的一面,从12字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