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司马昭设宴款待,以魏乐舞戏前奏,蜀官伤感,但刘禅却显得喜悦无比。司马昭令蜀人扮演蜀乐,蜀官们悲泣不止,而刘禅则自在欢笑。酒至半酣时,司马昭向贾充说:“人之常情到了如此地步,即便是诸葛孔明也难以辅助他长久安稳,更何况姜维?”接着,他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此间的生活太快乐,不需要思念蜀国。”这个故事就这样传为“乐不思蜀”的典故,在三国时期的洛阳发生。
当时魏军攻入川汉,刘禅被俘并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并且获得了住宅、月度预算和百名僮婢。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刘禅特意前往谢罪。司马昭因此设宴款待,并通过歌舞来增添气氛。当演奏到来自蜀地的乐曲时,那些曾经效忠于他的旧臣们因怀念故土而泪水涟涟。而 刘 禅,却表现得毫无忧愁,只是嬉笑自若。
司马昭注意到这一点,就询问他是否想念家乡? 刘 禅毫不犹豫地说出那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这里面的生活实在太好,我一点都不想念家乡。”谷正听闻此言,便私下里提醒他,如果再次被问及,他应该流着泪水回答说自己每天都在想念那些远方的坟墓。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刘禅,使他记住了这番话。
果然,当酒精浓厚到一定程度时,司马昭再次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回家的愿望? 刘 禅按照谷正给出的提示,一字字重复着同样的答案,但他的眼中却缺乏真诚的情感。他试图哭泣,却无法让自己的眼眶湿润起来。这时候,有人告诉 司 马 昭,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模仿某人的语调。但实际上,它恰恰是由 刘 禅本人所说的。这一下子让大家都大笑不已,从此之后,他们对 刘 禅没有任何疑虑了。
从此以后,在洛阳城中,也许会有人谈论这段荒谬而又意味深长的事迹——一个既能享受当下的快乐,又能忘掉过去的人生选择。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知道,“乐不思蜀”这个词汇背后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于失去的一切的淡定接受。不过,就像历史上的很多事情一样,最终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反差与矛盾,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