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中记载明朝为何会发生夺门之变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权力斗争的深渊是不是在暗流涌动之下

在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中,记载着明朝朱祁钰的登基之谜。明代宗,在位期间仅有七年,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确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不仅是权力斗争,更是一场关于皇位继承权的深沉剧变。

朱祁钰之所以难以传位于自己亲生儿子,是因为他是在哥哥明英宗被瓦剌掳走后才接任帝位的。而之前,明英宗已经有了公认的太子——其子朱见深。这种情况下,朱祁钰的心情自然会有些许复杂,他为什么要忙碌于为他人准备嫁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人提出建议。这时候,有几个关键人物站出来了。首先是太监王诚,他敏锐地察觉到朱祁钰的心意,并提出了一个策略:只要能够控制最高决策机构,即内阁,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朱祁钰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此大赏阁臣们,以期他们能提出更换太子的建议。

然而,这些受赏的大臣接受了恩赐,但没有任何人愿意冒险提议易储。这让朱祁钰感到沮丧,因为在臣子的眼中,他只是个临时顶替的人,将来还可能需要把皇位归还给明英宗一脉,所以没有人敢轻易出言。

就在此时,一名因罪入狱的云南都指挥使,因想保命而向朱祁钰上奏请求易储。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让朱祁钰感叹“忠臣在万里之外”,然后便召开会议讨论。但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人敢表态公开支持或反对。

司礼监兴安看不过去,便拿出预备好的奏疏要求大臣签字,并强调:“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还有什么迟疑?”空气瞬间变得寂静,然后有91个文武大臣纷纷签上了字。此举程序上似乎可以继续推进,而朱祁钰随即安排礼部具体操作细节。

很快,礼部尚书草拟了一份新的东宫官属班子的名单交给了他。在宣布后,这一切就得到了正式确认,从《明英宗实录》可知,无论是勋臣还是一般廷臣,都如果同意易储,就会得到加官晋爵和其他各种好处。而且数日后,清洗过旧政权势力的新朝廷,又通过诸多方式奖励那些支持他的官员,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对抗异己。

最终,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的一天,明代宗废除了原来的太子并改封为沂王,同时册封自己的儿子为新的太子,这样一来,“东宫易储”的计划终于顺利完成。而为了表彰所有人的贡献与努力,他又颇作了一番赏赐,最终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为自己留下了一段光辉历程,同时也让整个朝廷稳定下来。不过,这背后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仍然隐藏在历史深处等待人们去揭开它那厚重、复杂的情愫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