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服衣衫勒帛采履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文化特色

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儀節,但將冠年規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並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后冠之,是其美矣”。

童子的服飾也有一定的規範:雙紐,即雙髻,也叫總角,這是最普遍的小男孩頭髮樣式,一般繪畫左、右兩個發髻,但也有認為是將發髻做成兩個環,用紅色絲帶扎系,這叫“紐”。兒童頭髮樣式還有“鴟角”:留前發及兩側發,其餘剃去,上面下垂至額頭上,有兩側頭髮編成辫,上垂。

宋代還有童子的剃去全身留錢大偏於左邊稱“偏頂”,或在頂前束以彩緞名“鴟角”。穿四衩衫顯然這是一種便於活動與童子的衣物不同,不裘裳也不帛襦袴相同。童子的衣物一般叫采衣該用黑布為衣,而裝飾以錦緞,一說童子衣無腰帶但在襯裡有帶綁,但明代則使用腰帶。采履但明代也有使用白鞋。

初加時著缁布帽、深衣、大带、纳履;再加時著皂衫、革带、系鞋;三加時著公服、革带、纳靴(或襕衫)、执笏。此外,在不同的朝代和阶层中,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服饰风格,如幅巾与缁布帽交替,以及对襕衫与圆领袖等细节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