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工作者的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戏曲音乐的宝库中,有一位久负盛名的黄梅戏音乐工作者——时白林。他是1953年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毕业的优秀作曲家,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主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等职。时白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也是对黄梅戏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人。
他的作品丰富多彩,从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到电视剧《劈棺惊梦》、《孤女婴宁》,再到广播剧《汉宫秋》、《贵妃恩怨》,舞台剧《春香传》、《江姐》、《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声乐作品《落花曲》、《啊,小石桥》、《声声慢》,都体现了他对黄梅戏独特风格的深入研究和精湛技艺。
除了创作方面,时白林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如《从安徽春、徽、黄的兴衰戏曲音乐的发展》、《严凤英与黄梅戲》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于这门艺术形式历史演变和重要人物影响力的见解。此外,他还编著了两本书籍,《黄梅戲音樂概論》(概论)和《泗州戲音樂介绍》(介绍),系统地讲述了黃梅戲音樂の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构造方法。
主编的一部集成出版物——《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Anhui Volume of Chinese Opera Music Collection),收录了一系列关于安徽地方歌谣及古代文人雅言诗词等内容,这些都是時白林對於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所做出的貢獻之一。同時,這部集成還包括許多以時白林為導演或合作導演之專輯,以及VCD小影碟(含合作)。
時白林的一生得到了众多荣誉,不仅国家级奖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有许多省级奖项也为他的卓越贡献而颁发。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坚持将自己的才华用于推动文化遗产向更广泛的人群传递,而不是只局限于专业领域内。这一点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
最后,在退休前夕,时白林仍然保持着高标准,对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充满期待,为后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尽管他已经离休,但他的名字依旧被人们铭记,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声音,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