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遥远的喀斯特洼地里,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静静守望着宇宙。它是南仁东的一生追梦之作,是一项自力更生的科学探索计划。这座巨型望远镜不仅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也标志着人类对脉冲星研究的一个新篇章。
南仁东的梦想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提出建设这样一个大国重器,并与一批天文学家共同谋划推动此事。他曾说:“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因此,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才能赶上时代。
经过12年的艰苦努力,最终选择了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作为“中国天眼”的建址。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不仅要面对险峻的地形,还要经历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但他们依然坚持到底,因为这是一次对未来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尝试。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启用,这个项目象征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尽管南仁东因病离世,但他的精神和遗产继续激励着每一位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科研人员。
赵保庆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08年参加国家天文台的面试,并最终加入到了“FAST”工程建设中。他回忆起当时面试时,与主考官南仁东的一次意外交流,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回答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在赵保庆看来,这些都是缘分所致,没有这些机缘,他可能就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现在,赵保庆担任观测基地办主任,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大窝凼与“FAST”相伴。他回忆起那段封闭式训练期,对身心都进行了巨大考验。但即使如此单调枯燥的工作,他也乐在其中,因为他相信,只有不断地付出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