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新年赐福中求财运之道官阶与自然的和谐

我记得,西周建立后,姜太公在封神之时,有一位恶劣的妻子也要求被封为神。由于无奈,只好将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贴有“福”字的地方,她都不能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当节日到来,便会习惯性地贴上“福”字,这成为了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而作为皇室贵族,他们总是遵循“与民同乐”的原则,不会错过展示皇恩浩荡的机会。清朝皇帝们都会亲笔书写“福”字,并下赐给群臣。

内廷翰林和乾清门侍卫得到的是双钩形状的御笔勒石版本,而其他御笔则被封存在乾清宫中,一年一度在冬季末尾特赐给军机大臣数人。这意味着皇帝写福字下赐群臣已经成为清代皇帝的一种特殊年节赏赐。

自康熙帝开始,每年的十二月初一,皇帝都要亲自在内廷书写第一个“福”字,并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其余张贴宫廷内苑各处,以及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内廷翰林等。此后,这个仪式就成为了典制之一。

嘉庆皇帝以自己为心,用心仿效前辈,他曾经御制了一首诗,其中包含了除悬挂第一幅以外,还要在宫苑张贴近20幅这样的画面。

同治皇帝不仅如此,他还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式书写和张贴包括寿、龙、虎以及 福禄寿等字符,使得整个宫庭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每次获得这些精美作品的人,都会恭敬地叩谢,然后带回家中的重要物品。对于那些能够获得御赐"福"字的人来说,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对于这份来自天子的恩泽,他们不会随便放在门口,而是要精心装饰,以示对天子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