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皇权至高无上的世界里,登基成帝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因为帝王不仅拥有绝对的权力,更享有无尽的荣耀与富贵。然而,历史上有些帝王虽然拥有这样的地位,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经历着巨大的挫折和痛苦。
有一些人将帝王分为三大类,以此来比较这三类帝王的幸福感指数。一类是那些本身能力强、有魄力,有脑力的帝王,如康熙皇帝、秦始皇和汉武帝等,他们能够做出卓越之举,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
另一类则是那些实际掌握不了权力的皇帝,他们有抱负却无法施展。这类皇帝既不能像第一类那样成就辉煌,也不能像第二类随心所欲地行事,因此他们在历史上属于幸福感最低的一群,这些憋屈的君主在朝堂上显得格外辛酸,比如唐顺宗李诵和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湟。
要从公元779年说起,那一年唐德宗李适继承了帝国宝座,并立长子李诵为太子。经过二十五年的等待,李诵终于继位成为唐顺宗。但他的统治生涯并未平静,他面临着内忧外患,最终被迫退位,只能沦为太上皇。
郜国长公主因其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以及巫蛊之术被告发,最终引起了唐德宗的大怒。在宰相李泌劝阻下,太子的位置才没有被废除。尽管如此,二十多年的压抑生活让太子心理极度抑郁身体状况也日渐恶化。他中风后,即使父亲病重,也没能及时前去探望,最终错过了见父一面的机会。
当唐德宗去世后,由于宦官们操控政局,他儿子李纯即位称唐宪宗,而原来的太上皇 唐顺宗便彻底失去了政治影响力。不久之后,他又去世了,在生命最后阶段他深表遗憾,对自己无法完成改革感到懊悔。尽管如此,与光绪皇帝相比,他至少还掌握了六个月实权,这一点可以稍微安慰一下他的孤独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