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昏聩无能的元代末帝
元顺帝脱欢铁木儿,中国元代末代皇帝,名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于1320年出生。1370年,他在应昌去世。在位期间,从1333年6月至1368年,一共三十五年。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便给予谥号“顺帝”,但蒙古人并未接受这一称呼。
公元1341年,元顺帝起用脱脱当政,并改元为“至正”,宣布“更化”,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作“脱脱更化”。在他的改革中,有几个重要措施:
首先,他恢复了伯颜废黜的科举制度。这一制度起源于隋唐,但在伯颜掌权时被暂停,以防止汉人做官。他还设立了宣文阁,并恢复了太庙四时祭仪。此外,还有平反昭雪冤狱、开禁马匹以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放宽对汉人的政策。
此前民间禁止养马,但脱台上台后,这一禁令得以废除。他还主持编写了宋、金、辽三朝史,为此组织了一班包括欧阳玄等汉族史学家和其他民族代表人物共同参与修史工作。这不仅创造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而且使得《宋史》、《辽史》、《金史》成为少数民族宰相主编的唯一正统历史著作,也是由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之一。
尽管如此,由于其政治上的昏聩无能,最终导致了北元帝国的衰落。不过,他留下的这些成就仍然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