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迷雾中的盲人之问

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问道于盲”,意指向无知的人请教,或者是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去寻求答案。这一比喻常被用来形容那种徒劳无功、甚至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韩愈在他的《答陈生书》中,就曾经用这句成语来讽刺那些不识货而想要速化(即快速变得圣明)的书生,他们并不是直接向真正懂行的人请教,而是傍依着像他这样的学者,这种做法就像是借听聋子的话,或者向盲人求路一样,是多么荒谬和无效呢?

宋代诗人陈亮也曾在他的《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用了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对长淮(指长江下游地区)不易守卫的观点。陈亮认为,这样的看法也是“问道于盲”的例子,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却轻易得出结论。

这种比喻,并非仅限于古代文学,它至今仍然可以被我们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例如,在清朝时期的顾炎武先生,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这里,“~”就是使用了“问道于盲”的含义,即顾炎武虽然受到朋友们的一些鼓励,但他知道这些都是空谈,没有实际帮助。

因此,当我们面临问题或需要指导时,我们应当更加慎重,不要像古代那样的“借听聋子,求道于盲”,而应该主动去寻找真正能够提供帮助的人或资料,以便得到正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