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乐毅也真心实意地去报答他。然而,燕国的大夫骑劫因个人野心和对兵法的了解,对于自己的地位感到不满,他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力。尽管在他的上级还有更为耀眼的人物——乐毅,但这并未阻止他试图攀升。
骑劫与太子乐资关系亲密,因此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齐王已经去世,齐国仅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其余领土都在燕军手中。而且,虽然乐毅以卓越之姿,在短短半年内攻下了七十多个城池,却花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攻下这两座坚固之地,这其中必有鬼魅作祟。”太子点头称是,没有反驳。骑劫继续说:“如果乐毅真正打算征服这些地方,他早就能够成功。他可能因为担忧齐国人心不悦,所以采取慷慨的手段来感化他们。如果他们真正归顺了他,那么他自然而然会成为齐王。这让人难以置信。”
太子将这些话告诉给了燕昭王。当听到此事后,愤怒的燕昭王连续打了二十板子,并骂道:“先王的仇敌是谁?昌国君所立下的功绩无量!我们怎能不把他当做恩人呢?你们还要诋毁这样的人物?”即便如此,如果乐毅真的成为了齐王,也应属其天命。
之后,燕昭王派使者携带节杖前往临淄,将封号赐予乐 毅。但面对这一荣誉,樂毅却发誓愿死也不接受。这份忠诚深深感动了燕昭王,使得他的眼睛涟涟泪下。
然而,对于受责打板子的太子来说,这一事件无法抹杀。在公元前279年,当时周赧 王、赵惠文 王等各路诸侯同时被尊敬,而当时正值战乱频仍的情景中,人们开始怀疑是否有人背后的力量操控着局势。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语:“‘一朝天子一朝臣’”(指的是新君登基后重用旧臣),因此尽管新君信任骑劫,就像曾经信任过乐 毅一样,但人们还是无法摆脱恐惧,因为“老鼠识巢穴,不识流沙”。最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新的战争爆发,即著名的田单抗击秦军故事。而对于那些留在家园守护者们来说,他们既期待着胜利,又害怕失去平静生活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充满风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