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标志着苏美的核平衡自此确立,为“冷战”时期的和平共处奠定了基础。近日,俄罗斯《消息报》揭露了一些关于德国科学家参与苏联核项目的秘密历史。我们知道,在二战末期,一批来自德国的专家被带到了苏联,他们不仅为苏联核武器研发贡献了宝贵的人才,也帮助缩短了苏联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这些专家包括物理学家阿尔齐莫维奇等人,他们在1945年作为乔装改扮的一队上校军官秘密地来到德国,与当时尚未投降、仍在坚持抵抗的德军进行接触。在这段过程中,他们成功获得了200吨金属铀,这对于库尔恰托夫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来说,是极大的助力。
除了科学人才之外,苏联还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无论是修理工、电工还是玻璃吹制工,都被招募进来,以提升国家科技水平。据说,有7000名来自德国的专家参与到了核项目中,还有3000名专门从事导弹研发。这一举措无疑加速了苏联走向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的步伐。
为了支持这些新加入的人才团队,一列列装载着高级仪器设备的大型火车从东欧运往西方,将其中三台四个回旋加速器中的三个运送至苏联。此外,还有各种先进设备如磁铁、电子显微镜和示波器等也被带到了这个新的工作场所。
贝利亚亲自主持这一项目,并对即将加入该项目的小组负责人彼得·蒂森表示鼓励,他的话语充满希望:“即使您现在只是废墟,您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并承诺,“我们将帮助您的工作。”
随后,贝利亚与另一位著名科学家冯·阿登纳男爵见面,对他提出了合作建议。而阿登纳则提出,让他们只负责分离同位素,而让本土科研人员担任主要角色。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每个人的优势,最终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
此外,还有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的名字浮上了水面,比如古斯塔夫·赫兹,他曾因其在1925年的物理领域成就获得诺贝尔奖。在战争结束时,他选择前往蘇聯,並成為了一個研究所所長,並住進自己設計的大豪華住宅旁邊的一座別墅。两座由庄园改造而成的地方,即锡诺普疗养院和阿古泽拉疗养院,被命名为Ardquo;设施和Grdquo;设施,为这些杰出的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完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来自敌对阵营的人员享受到了优厚待遇,不仅薪资远高于普通工程师,而且官方还提供飞机免费服务以便他们获取需要的手续用具。尽管如此,由于保密要求,他们不得不接受严格监控,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晚间放松时,他们共同举办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如跳舞学习及表演“卡秋莎”。
最终,在1955年底,当所有任务完成后,这些德国专家都返回了祖國,只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国家能够迅速集结资源实现重大战略目标。这一经验教训对于任何追求科技发展且面临紧急挑战的情况下的国家都是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