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的苏联之旅:冷战初期的意外合作与成就
60年前,苏联成功爆炸了其首枚原子弹,这一举动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冷战”时期的开始。近年来,一些关于德国科学家在苏联核计划中的角色被揭露出来。这些信息来源于俄罗斯《消息报》的报道,它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支由苏军装扮的秘密队伍潜入了德国,他们的任务是搜罗当地的一流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这支队伍包括未来科学院院士阿尔齐莫维奇等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苏联得到了大量宝贵的人才和设备,其中包括200吨金属铀,这对于缩短研制时间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科技实力,苏联还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熟练工人,并在战俘营中寻找人才,如东德科学院副院长施泰恩贝格。据估计,有7000名来自德国的专家参与了核项目,而3000名专门从事导弹研发工作。
大量 德国仪器设备被运往苏联,其中包括4个回旋加速器中的3个,以及各种高精密仪器。此外,大批自愿或被迫前往 苏联参加核研究的大量 德国科学家,被安置到豪华庄园进行工作。当时,由贝利亚主持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贝利亚亲自会见希特勒前顾问彼得middot;蒂森,并鼓励他投身于这项重要工作。他还接见过海森堡及其团队,并委托他们领导 苏联 的核项目起步。此外,还有其他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如古斯塔夫middot;赫兹加入并担任关键职务。
为了迎接这些来自海外的大师级人物, 苏 联政府迁出了几十个家庭,以腾出足够空间用于保密设施。在那里,大约有300名杰出的 德 国学者聚集起来,对我国家防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优厚待遇和高薪酬,还有一点让这些新移民感到震惊,那就是 苏 联劳动体制之效率超越他们所熟知的是非黑白世界。而在闲暇时间,他们也享受体育活动和文化交流,如参加“卡秋莎”歌曲会演,与当地女性跳舞、共度时光。这一切增强了两方之间的情感纽带,为此期间留下美好回忆。
1955年底,当所有 德 国专家都返回祖国时,他们带走了一生的荣誉、奖章、奖金以及终身免费学习、医疗及旅行权利。尽管争论是否没有他们的话语就会改变历史,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紧要关头国家调动资源实现重大目标是一种令人敬佩且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