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这样就很美好了”。
在童子的服装上,《朱子家禮·冠禮》中有详细描述:(1)童子的服装包括双紒四衫、勒帛、采履。双紒,即双丫髻,也叫总角,这是最普遍的儿童发式,一般绘作左右两个发髻,但也有认为是将发髻做成两个环,用朱红色锦绦扎系,这叫“紒”。儿童发式还有“鹁角”: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剃去,上面下垂至额,而两侧头发编成辫,上面下垂。
穿四衩衫,是便于活动,与童子不裘裳、不帛襦袴是一致的。童子的衣一般叫采衣,该用缁布为衣,而饰以锦缘,一说,不加腰带但在两襟有带子系束。但明代使用带子的。在鞋类上,有采用白鞋。而在不同阶段中的初、中、三级别举行不同的着装和佩戴物品:
(2)初级别举行时,以缁布作为首饰,并且需要穿深衣、大带和纳履。而宋代喜欢以幅巾替换缁布制成的一顶帽。
(3)再次升级则需佩戴帽状物品,以及穿皂衫、革带并系鞋。一种常见的是纱帽或绉纱帽。此外,在这阶段也开始出现乌纱与皂罗相结合以及角带和系鞋等元素。
(4)最高等级则需要使用幞头作为首饰,并且需要穿公服配备革带和靴,同时执笏或襕衫。如果父亲无官职,则只需拿靴而已。这一阶段所用的幞头又名折上巾,有漆和纱两种可供选择,而且展脚各长一尺二寸。此外,在这一阶段公服下摆处也可能出现襕的情况。
最后,对于主人来说,他们应当着深衣;而正宾及赞者则按照各自的地位来决定他们应如何着装。